- 专家谈
你了解中医古籍中活血法的源流与类别吗?
2024-05-26
1.活血法的源流
者散之,留者攻之”为立法依据,主要针对血滞血瘀、活血法是指促进血行、消散瘀滞的一种治疗方法。本法以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中“结脉络不通而设。活血是指通过中药治宁使血脉通畅,恢复血液的正常运行,化瘀是指通过治疗使瘀血消散化解,血脉通畅,恢复血液的正常运行。广义的活血法包含活血法与化瘀法于明清。活血法是对血瘀证的一个总的治则。活血法起源于《黄帝内经》,形成于《伤寒论》,发展
《灵枢·痈疽》所说“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,血泣则不通”,即是阐明血瘀的病理犬态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指出“疏其血气,令其调达,而致和平”,强调“坚者削之”“结老散之”留者攻之”,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曰“去宛陈垄’内经》的理论是对血瘀证治疗大法的凝练与概括,即血瘀《灵枢·小针解》曰“宛陈则除之者,去血脉也”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进一步指出“血实宜决之”,其中血实指血瘀证,决,则指血瘀甚者若正气未虚可用攻逐下瘀法。以上《黄帝证以疏通血脉、活血化瘀法治之。中国最早的一部药物专著《神农本草经》所载365味药!41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,足以证明活血法在《神农本草经》时期就有广泛的应用。
张仲景《伤寒杂病论》对血瘀证的认识更加深刻,其首先提出了“瘀血”的名称,并过过“蓄血”“恶血”等血瘀病证的论述,以及下瘀血汤、大黄虫丸、抵当汤等方剂的发挥奠定了活血法治疗血瘀证的证治规律基础,而《伤寒杂病论》中治血的思想和经典组方,为后世医家所继承发扬。
晋唐及以后医家,承袭张仲景活血之法,扩展应用于膈、胃痛、心脾痛、内伤、黄疸、痞、淋闭等病证。如《诸病源候论·血病诸候》系统地论述了血证相关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,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中着重应用活血法治疗妇人疾病,同时在内伤、劳损等疾病中活血法也得到广泛应用,如独活寄生汤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和《普济方》中同样记载了大量活血化瘀功用的方药,为后世医家学习应用活血法治疗疾病提供了指导。晋唐及以后医家的活血法思想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,为后世医家对活血法的创新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王清任《医林改错》对活血法的论述更是独树一帜,开创先河为后世所尊崇。他着重强调血瘀在人体各器官组织病变中的重要性,并着重以活血法为核心,形成了活血化瘀为治则的思想。《医林改错》共载方33首,其中含有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赤芍、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的方剂就达23首,构成了其以桃红四物汤加减为核心末应用广泛,为后世继承发扬。的活血法思想,补阳还五汤、血府逐瘀汤、膈下逐瘀汤、少腹逐瘀汤等活血法的代表方,临
唐宗海《血证论》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挥了王清任的学术思想,《血证论》系统衣充完善了血瘀证的理论和临床诊治。同一时期张锡纯著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,宗《内经》师仲景、崇清任,创制了活络效灵丹等活血法之组方,广泛应用与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、传染等科,进一步丰富了活血法的临证范畴。
2.活血法的类别活血法是中医独具特色的治法之一。活血法的治则上可追溯至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“血之与气,异名同类”,强调了气血之间的密切联系,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进一步提出“疏其止气,令其调达”血以疏为畅的治则。重视气血理论是活血的另一个基本要点。血液运行全身,瘀血形成,可在经、入络,可在脏、在腑,可在四肢肌法的基本要点。血瘀作为一种病理产物,诸多病因皆可造成血瘀,强调辨证论治是活血法肉,也可在皮肤肌腠,分清血瘀的部位和程度是活血法的第三个基本要点。常见的活血法如下。
(1)行气活血法:
等。《医林改错》所说“胸不任物”及“胸任重物”。代表方如血府逐瘀汤、复元活血汤、少腹逐瘀适用于因气滞而致血瘀或久瘀而致气滞证者,以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的症状为主,如
(2)温经活血法:
等。适用于慢性阴寒或阳虚内寒伴血瘀者,症状以局部疼痛为主,代表方如温经汤、生化
(3)清热活血法:
适用于急性热毒瘀结或瘀滞日久化热之证,以内热证为全身表现,如烦热、口唇黯红大便干结等症状,代表方如大黄牡丹汤、桃核承气汤、仙方活命饮等
(4)益气活血法
适用于慢性久病或体虚气弱伴血瘀证者,以气虚证为全身表现,如乏力、头晕、头痛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,代表方如补阳还五汤、黄芪桂枝五物汤等。
(5)补血活血法:
适用于慢性瘀血日久兼血虚者,如《血证论》所言“血有虚而滞者,宜补之活之”,以血虚证为全身表现,如面色苍白、头晕乏力等。病机为血虚导致血瘀,单纯的活血法治标而不治本,不能针对病机进行辨证论治。而补血活血法,针血同源”,加入补益精气药物,如熟地、枸杞子、首乌对病机,标本兼顾,适用于血瘀兼血虚的疾患。临床多于活血方药中加入补血养血的中药如当归、白芍、人参、黄芪等。对血虚病程久、程度重的患者,单纯补血效果不显著,“特
鹿角胶等,起到补益精血而活血,临床效果显著。代表方如桃红四物汤、当归补血汤、人
参养荣汤、补肾活血汤等。
(6)滋阴活血法:
适用于久病血瘀兼阴血耗伤,或素体阴虚夹有血瘀者,以阴虚证为全身表现,如手足心热、盗汗、肌肤甲错等症状,代表方如鳖甲煎丸、一贯
(7)止血活血法:
适用于出血、血瘀并见,瘀血不去则血不循经,针对临床中出血性疾病多用此法,以袪瘀而生新,代表方如:花蕊石散、失笑散等
(8)软坚活血法:
适用于血瘀日久,或癥疲、积聚之久瘀,可根据病情予软坚散结、补气养血、攻下通逐等法合用,代表方如鳖甲煎丸、抵当汤等
(9)破血活血法:
适用于血瘀证重症,瘀血、干血较重者,如腹内肿块坚硬,病实体壮者,活血方中加用水蛭、虻虫、三棱、莪术、穿山甲等。
(10)通络活血法:
用于血瘀脉络阻滞者,如肝脾肿大,静脉阻塞,半身不遂等,于活血方适当加全蝎、蜈蚣、地龙等虫类通络药物。